最近,美国一些军事媒体和专家的论调突然变得异常直白,他们不再使用惯常的模糊辞令,而是直接向自家国防体系发出了一个清晰的警告:如果再不惧怕中国的东风-100导弹,那么由此产生的一切后果,美国只能自己承担。
这种罕见的“自我警醒”,源于中国官方媒体近期视频中一个不起眼的镜头。
央视在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的系列宣传中,展示了解放军的建设成果,其中东风-100超音速巡航导弹的亮相,立刻被大洋彼岸高度敏感的观察者们捕捉到。
他们看到的,不只是一款新武器,更是一种可能颠覆现有军事平衡的力量。
速度就是硬道理
美国《军事观察杂志》的评价毫不客气,直接将其冠以“世界上最危险的巡航导弹”之名。
这份危险感的核心来源,正是其无可比拟的速度。东风-100具备全程4到5马赫的超音速巡航能力,这个数字是什么概念?
目前美军主力“战斧”和俄罗斯的“口径”巡航导弹,都属于亚音速武器,飞行速度不超过1马赫。
东风-100在速度上直接领先了整整四倍以上。
在武器对抗中,一倍的性能差距就足以形成代差,四倍的差距带来的压迫感可想而知。
极高的飞行速度意味着极强的突防能力。传统的防空系统为拦截亚音速目标而设计,面对速度快了数倍的东风-100,反应时间被急剧压缩,原有的拦截窗口几乎不复存在。这使得许多既有的防御手段,在它面前可能瞬间失效。
专治各种不服的弹道
更让美军防御体系头疼的是,东风-100的飞行高度设计得极为刁钻。
它的巡航高度恰好处于一个尴尬的区间:高过了“爱国者”这类防空系统的最大拦截上限,却又低于“萨德”反导系统的最低拦截下限。
这种“高不成低不就”的飞行轨迹,仿佛是精准计算后,在美国现有防空网中找到了一个理论上的缝隙。
这让美军防空系统陷入了“看得见却够不着”的窘境,大大增加了拦截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除了速度和高度的优势,东风-100还拥有惊人的4000公里最大射程。
这个距离足以将美军在亚太地区苦心经营的第一岛链和第二岛链完全纳入打击范围。从日本、韩国、菲律宾的美军基地,到第二岛链的核心关岛,都在其覆盖之下。
这不是单打独斗
东风-100的威胁远不止于其单体性能,美国媒体更担心的是它融入解放军作战体系后产生的倍增效应。
一个被反复提及的组合,就是东风-100与轰-6轰炸机的搭配。
据美媒估算,解放军现役的轰-6轰炸机数量至少有270架,这个数字超过了美国所有型号轰炸机的总和。轰-6本身在航程和突防能力上存在短板,但一旦挂载上射程4000公里的东风-100,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轰炸机变成了移动的导弹发射平台,可以在安全距离外发起致命攻击。
美媒认为,这种组合在战斗力层面,足以和美国的B2隐身轰炸机或俄罗斯的图160战略轰炸机相提并论,而且还具备对方没有的数量优势。战时,数百架轰炸机携带大量东风-100从不同方向发起的饱和攻击,是任何防御系统都难以想象的噩梦。
除了与轰炸机的协同,美媒还设想了另一种更具灾难性的场景:混合打击。
如果解放军将东风-100与东风-17、东风-26等不同类型的导弹结合起来,同时对美军基地发起攻击,防御方将面临一个无解的难题。
届时,美军的防御系统需要同时应对超音速巡航导弹、高超音速滑翔导弹和弹道导弹等多种飞行轨迹和速度都截然不同的目标。
有限的拦截资源无论如何分配,都必然会顾此失彼,任何一个方向的疏漏都可能导致防御网被撕开致命的口子。
航母的活动范围被压缩
美国国会前地缘政策分析师布兰登·韦切特在《国家利益》上发表文章,标题就点明了核心关切:《美国为何应该惧怕中国的东风100超音速导弹》。
他强调,这款导弹对美军几乎所有重要资产,包括机场、军港,尤其是航空母舰,都构成了致命威胁。
东风-100高达4000公里的射程,已经远远超出了美国航母战斗群的常规作战半径。
这意味着,在战时,美国航母可能还没进入能够有效打击对方的阵位,自身就已经暴露在东风-100的火力范围之内。
过去是航母寻找目标,现在是航母自身成了几千公里外的靶子。
再加上解放军已经装备的东风-21D、东风-26、东风-27等多款反舰弹道导弹,东风-100的加入,让美军航母在西太平洋的生存环境变得愈发险恶。如何自保,已经取代如何进攻,成了首要难题。
结语
韦切特最后发出的警告掷地有声:如果美国继续低估解放军的实力,那么最终将独自承担所有后果。
他认为,许多西方媒体和专家长期以来对中国军力的贬低和抹黑,非但没能削弱对手,反而让自己陷入了盲目自大的危险境地,无法认清真实的实力对比。
当对手的武器已经强大到让你的媒体都开始为你担忧时,或许真正应该害怕的,不是导弹本身,而是那种不愿正视现实的傲慢。
配资中国登录,股票配资平台点评,十大炒股杠杆平台排行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