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散户的战斗力,到底有多离谱?这问题要是不拿Opendoor这档事举个例子,估计还真没人敢给你下个定论,毕竟谁能想到,饭圈化操作已经杀到资本市场了,一群原本在网红股炒得头破血流的美国散户,现在不光能把股价炒飞,甚至还给公司CEO“请下了台”——这剧本,搁以前,说出去没人信。
话说回来,网红股这词这些年风头不小,从当初把AMC、游戏驿站捧成“神话”,到如今又盯上了Opendoor,散户们这口味是真没变,还是偏爱那种一夜暴富的刺激。而这回他们不止满足于涨涨股价、蹭蹭热度,直接打算对管理层“改造一波”,拉着CEO上演了一出资本市场真人秀,网友们围观都快喊出“太魔性”。
按套路出牌的机构大佬,动不动就是大手笔投票、战略逼宫啥的。但这些散户就不一样了,玩的是社交梗图、在线喊话、甚至隔三差五来场“网络骂战”。你说这像是谈生意?不,明明像是过年抢红包,还得顺便戳下老板的微信头像——有点疯癫,但不得不说,这种力量其实挺可怕。
Opendoor这次算是“主角光环”加持,故事要从一位加拿大对冲基金经理Eric Jackson谈起。这哥们,平时在社交网络上就有点“带货”味,一言不合就能自封大V带队冲锋。你说他是“领袖散户”,一点不过分。这不,7月他出手买了20万股Opendoor,放话说这股能冲到82美元,一下子就带火了话题。你发现没,他们之间的互动比电竞圈还激烈,几句“下一个Carvana”,眼看就成了新一代网络梗。
这还不算,有一说一,Jackson操作真的不按常理出牌。为了给自家股票“加戏”,他天天拎着标语牌跑到多伦多,站在说唱歌手Drake家门口表演“门口喊话”,要人家赶紧买Opendoor。你品一品,这代入感是不是有点像咱们国内粉丝去机场等爱豆,一有机会就来波直播打卡,差点没拉上随机路人一起凑热闹。结果公司股价还真配合,嗖嗖地涨——一度涨到5美刀,成交量那叫一个吓人,顶一天美国股市成交的百分之十。
看到股价起飞,散户们是不是该收手、“嘎嘎”庆祝一波了?还真不是。他们直接“反客为主”,开始给管理层下达KPI。你以为这事发展路数会往“请散户发红包”方向走,其实公司压根没准备好。高管还在想怎么和新股东聊聊天,一转头,散户们就发现公司公布财报不符合大家胃口,立马“变脸”要求:CEO不下台就是对所有人不负责任。
这阵仗你就能感受到什么叫“网络力量”的外溢。社交平台上,Opendoor的相关留言直接飞天,不少评论对CEO Wheeler又是批评前景判断,又是质疑她低价卖股票有猫腻,甚至不乏出格用语和AI合成图攻击。坦率说,有些场面甚至看着比直播间“吵架”还猛一点。最后,舆论压力把董事会都顶到墙角,CEO只能拎包走人,公司还得挂出声明,哄一哄网友:“大家的热情和想法对我们很重要,我们会继续创新,继续听大家建议。”
其实你要说Opendoor公司是否真希望这样疯涨,有些高管其实一开始还挺开心,毕竟股价飞升谁不乐意?但这种掌控权被网友“接管”的体验,估计谁都想不到吧。你同意了没错,可明后天网友说不定又得让你转型做人工智能,还得定期发话题,活成公司公关号。
而且轮到临时CEO上台,新领导立马放话:“我们承诺继续持有,我们不卖股票。”评论区又是一阵自来水式欢呼,可散户们依然没满足,新一轮“加码”要求送上门,“每个董事你们都得买三万股才有资格继续干!”你只能感慨,这种“饭圈运营”已经成了美国股市的新生态。
说到这,其实最魔幻的还是背景数据。你知道吗?这两年,散户占美股成交量的比重又涨了,已经摸到18%的线。以前也就十年前勉强挤到一成,现在接近两成,人均小手一抖,就是几亿的成交量。这不,本来散户们该消停一阵,但Opendoor的故事让大家发现,社交媒体成了资本新武器,炒股那点技术含量被梗图和自媒体冲淡,布局没那么复杂了,连期权市场都能整两笔。
其实你琢磨琢磨,这事能这么爆炸,还真离不开美国互联网环境。社交平台自带“扩声器”属性,吆喝几句就能操纵市场情绪,所有人都像是在演一场“直播云炒股”,谁带动群众谁就是大哥。而像Jackson这样的散户“领袖”,更是坐稳C位,直接让公司高管感受到社交舆论的威力。
然而这背后又有点忧虑,散户力量看起来好像是草根逆袭,其实谁能保证,下一个“殉职”的不是别的CEO?越发壮大的散户群体,对公司决策影响越来越大。但话说回来,这一波搞得确实太像饭圈——只要不满意,随时可以发起网络战役。你想想这种模式,是不是有点像把公司治理玩成了“网综投票”,爱豆要去哪粉丝说了算,CEO也得跟上弹幕节奏。
具体到Opendoor这家企业,本来是房地产科技平台,玩法挺潮,“iBuyer”收房、翻新、出售,前几年赶上SPAC热,那增长速度就跟坐火箭一样,但利率爆发后业务直接受挫,一下子亏了好几亿美元。一度股价都快掉到纳斯达克门槛线下面。Jackson这时候进场,简直像是在捡“废铁”,结果真就来了波“神操作”,带队抬价、网络造势,再到要求公司战略转型、管理层大改造——流程全凭互联网投票,看得出来,这帮人不把散户当“边角料”了,而是“话事人”。
当然你要说这是不是好事,得分两头看。一面,散户参与度提高了,市场变得平民化,人人都有表达权——挺像互联网的初衷。但另外一面,也让资本市场变得不稳定,公司高层得时刻盯着KOL的动态,否则随时可能“掉队”。甚至有些极端操作,还带有冲击管理层的欲望,搞得CEO们在任期里,压力比以前大了好多。面对这种状况,企业只能一边感恩散户“一夜暴富”,一边努力调解,生怕激怒了那帮“弹幕军团”。
又想到那些炒到顶点的老网红股,比如游戏驿站和AMC,曾经也是因为散户力量爆发,股价直接冲天。但回头一看,现在故事主角换了人,玩法还在升级,社交互动成了炒股新主场。现在你要判断谁是市场王者,不是看谁资金厚实、手眼通天,而是看看谁最会带流量,谁最懂玩网络梗,谁喊得动网民——这资本市场剧本,真是越来越像网络综艺秀。
顺着这个逻辑再读读Opendoor公司的回应和临时CEO的发言,你会发现他们更像是在和网友打比赛。说白了,“我们会听大家建议”“我们增持股票”,其实就是在给投资者心理按摩,让所有散户都能继续“上头”。但值得注意的,这种模式一旦失控,也可能会出现极端意见和攻击,公司治理风险不容小觑。
最后,不管你是哪种观点,Opendoor这档故事给我们上的一课很清晰:美国散户已经不再是看戏的观众,而是冲在台前的“导演团”。他们通过社交网络,能让公司股票一夕暴涨,也能左右高层命运。美国资本市场的新生态、互联网+散户+话题炒作“三重奏”,谁玩得好谁就是赢家。但同时,也埋下了巨大的不确定性——下一个“主角”是谁?没人敢说。资本市场,本身就没剧本,玩家越多,意外就越多。
你怎么看今年美国散户把公司CEO赶下台的这波操作?散户力量到底是资本新动力,还是潜在的风险源?来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大家一起探讨嘛。
本报道严格遵守新闻伦理,倡导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如有内容争议,请依法提供证据以便核查。
配资中国登录,股票配资平台点评,十大炒股杠杆平台排行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