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瞰夏日草海(何欢 摄)
清晨,温暖的阳光洒在波光粼粼的草海湖面上,泛起道道金光,鸟群或低飞掠过湖面,或停歇在茂密的水草丛中。来自重庆的游客张晓琳站在水草丰茂的湖边,手持相机,捕捉着眼前的美好画面,不禁感叹:“以前只在网上看到‘阳光威宁·浪漫草海’的宣传,没想到亲眼所见更令人震撼。”
近年来,威宁自治县坚持“围绕草海抓保护,跳出草海抓旅游”的发展思路,走生态保护与文旅融合之路,全力打造“阳光威宁·浪漫草海”名片,让“阳光威宁·浪漫草海”变为深入人心的旅游实景。
生态守护
绘就“浪漫草海”底色
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众多鸟类的栖息地,更是大自然赋予的瑰宝。
近年来,威宁坚持“生态立县”战略,坚持城湖互动,深入研究城市空间规划和草海生态保护,统筹好生态空间、生活空间、生产空间关系,在城湖之间打造生态隔离带,建设生态和湿地公园。通过有力措施,大力加强水土流失治理和面源污染管控,“水清、岸绿、景美、人和、鸟欢”的目标正加快实现。
展开剩余71%如今的草海,水质清澈,30平方公里的湿地滋养着200多种鸟类,成为全球黑颈鹤越冬的重要栖息地。每到冬季,成千上万只鸟儿在此栖息、觅食,构成一幅和谐共生的生态画卷,为“阳光威宁·浪漫草海”增添了灵动的气息。
文旅融合
奏响“浪漫草海”乐章
近年来,威宁紧扣草海保护与文旅融合发展主线,以打造“阳光威宁·浪漫草海”名片为核心,不断探索创新,将生态资源与文化资源深度融合,激活文旅发展新动能。
在草海之滨,各类特色文旅活动精彩纷呈。火把节、花山节等民族节日活动与生态旅游巧妙结合,游客不仅能欣赏到草海的自然美景,还能参与到热情洋溢的民族活动中,感受独特的民族文化脉动。“避暑旅游季”成为威宁的一大特色品牌,游客在鸟儿翩跹的盛景中,享受夏日的清凉与惬意。
市民在草海湖畔拍摄红嘴鸥(马召凤 摄)
生态优先推出丰富多样的“静”态体验项目。高原徒步、观鸟摄影、生态研学等活动备受游客青睐。家住北京的摄影爱好者李建国,每年都会专程来到草海,他说:“这里的自然景观和鸟类资源太丰富了,每次都能拍到让我惊喜的作品。”
威宁还结合高原特色地理环境和农业优势,举办马拉松、轮滑、拳击等体育赛事,并将“威宁苹果”“威宁洋芋”等地理标志产品推向市场,让山水田园风光变成景区,农产品变成游客喜爱的“伴手礼”。
乡村文旅同样成为威宁文旅融合的一大亮点。在板底乡彝族村寨,火把节、篝火晚会热闹非凡,游客们围着篝火载歌载舞,品尝着特色美食;在龙街镇苗绣工坊里,游客可以亲手体验苗绣制作,感受传统手工艺的魅力;环草海周边村庄则通过“农旅”合作模式,将传统种植业升级为观光农业,水果采摘园、农家乐随处可见。
全域发展
绽放“浪漫草海”魅力
威宁的文旅发展,不仅局限于草海景区,更致力于实现全域旅游。威宁坚持统筹规划、同步打造,充分将旅游产品、项目、设施、服务等要素融入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建设以及城市发展的方方面面。
在乡村建设中,威宁保留村庄原有青瓦白墙、木质门窗等传统建筑风格,充分挖掘民族民俗文化,打造特色村寨。同时,完善村庄基础设施,修建道路、停车场、公厕,布置景观,让乡村搭上旅游快车。特色小镇根据自身特色进行差异化定位,有的主打生态康养,依托山林、草地资源建设康养度假村。有的以文化体验为核心,打造手工艺品制作工坊。这些特色小镇不仅成为游客的旅游打卡地,也为村民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助推乡村振兴。
威宁秉持“城旅相融、城景一体”发展理念,因地制宜完善城市旅游和休闲功能,将普通街道打造成特色小吃街、文旅消费集聚区等,促进城旅融合发展。每到夜晚,城区灯火辉煌,特色小吃香气四溢,手工艺品店、文创产品店琳琅满目。美食购物娱乐特色主题街区更是人气爆棚,时尚商场与传统美食店铺相互映衬,吸引着众多游客纷至沓来。
如今,“阳光威宁·浪漫草海”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吸引着全国各地游客。数据显示:2024年全县累计开展各类文体旅活动200余场次,全年接待过夜游客1244万人次。旅游业收入逐年增长,带动餐饮、住宿、交通等多个行业发展,创造了数万个就业岗位,让威宁群众日子越过越红火。
发布于:北京市配资中国登录,股票配资平台点评,十大炒股杠杆平台排行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